带标的表示这一部分和文章关系不大, 可以略看.*
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证明, 知识学的最高原理 (自我意识) 是纯粹主观的. 自我因为被直观为对象, 因而存在. 这个命题所说的, 不是自我为某种外在的东西而存在, 而是为自我本身而存在. 因此, 知识学中的一切都和这个原理具有同等的实在性. 也就是说, 知识学的一切都是为自我本身而存在, 因而是主观的.
我们可以从最高原理出发, 推演出先验唯心论这个知识体系的全部来. 我们所要做的, 是用这条自我意识原理完全说明世界产生的过程和机制. 但是说明世界会怎样产生之前, 必须说明为什么世界一定会产生.
(从另一个角度看上面这个问题) 我们说过, 自我是直观自身的活动, 然而为什么自我一定会直观自身, 这种强制感的来源还没有说明. 如果自我是自由的活动, 那么它完全可以享有不活动 (或者胡乱活动) 的自由. [比如说, 在开会的时候, 我让自己直接跳过一个小时的无聊时间; 或者说, 让吃的碳水尝起来是战斧牛排. ] 我们如果解释说——因为从事实上来看, 认识是强制性的, 其结果是不受我控制的——那么就犯了诉诸事实的谬误.
我们须从自我的本性推演出这个命题 (世界一定会产生, 自我一定会直观自身) .
自我究其本性是活动, 因而是不受限制的. 这里自我又需是盲目的活动 (不得不活动) . 活动的盲目性预设了一种自由的活动, 它和盲目的活动统一在一起.
盲目的活动对应的是客观世界. 客观世界无非是自我的自由活动的内在限制, 存在也不过是被束缚在认识中的自我的活动. 而且, 被束缚在认识中的, 恰恰就是自我的自由活动. 所以这个盲目的活动, 是自我的自由而受限的活动.
假如自我中不存在一种不受限定的活动, 那么我们就不会对受限定的活动有什么概念. 因此自我中也存在着全然不受限定的活动.
我们要证明世界产生的强制感, 无非就是要证明自我中两种对立活动——自由而受限的活动和全然不受限定的活动——的产生是必然的. 因为世界的产生无非就是自我意识活动的结果, 自我意识的前提就是自我的不一致, 自我不是原初同一, 而必须通过意识达到同一.
公设: 通过自我意识活动, 自我成为自己的对象.
通过公设可以知道, 自我活动产生了客体化的自我. 被作为对象创造的自我, 就成为了受限的. 而这个创造活动, 也是有限定的活动.
自我活动是实在性的本原, 那么限定就是对实在性的否定. 否定实在性不是简单的消除, 而是通过真正的对立.